瓦斯导流管在煤矿使用中,需严格遵循煤矿安全生产规范,结合瓦斯的易燃易爆、腐蚀性等特性,在材料、性能、安装、维护等方面满足多项要求,以确保瓦斯抽采、排放过程的安全稳定。以下是具体要求:
一、材料与性能要求
抗腐蚀性能
瓦斯中常含有硫化氢(H₂S)、二氧化碳(CO₂)等腐蚀性气体,且矿井环境潮湿,因此导流管材料需具备强抗腐蚀性。
常用材料包括PVC-U(硬聚氯乙烯)、玻璃钢(FRP)、不锈钢等,其中玻璃钢和不锈钢对酸碱腐蚀的耐受能力更优,适用于高浓度腐蚀性瓦斯环境。
严禁使用普通碳钢等易腐蚀材料,避免管道因腐蚀破损导致瓦斯泄漏。
防静电性能
瓦斯属于易燃易爆气体(爆炸极限一般为5%~16%),管道内瓦斯流动或与管壁摩擦易产生静电,若静电积聚放电可能引发爆炸。
管道需采用防静电材料制造,或通过添加导电介质(如碳纤维、金属粉末)使管道表面电阻≤1×10⁸Ω,确保静电及时导出。
管道需可靠接地,接地电阻应≤4Ω,防止静电积累。
抗阻燃性能
煤矿井下存在明火或高温热源的风险,导流管需具备阻燃性,避免管道燃烧加剧事故。
材料需通过阻燃测试,符合《煤矿用塑料管安全性能检验规范》,确保在明火点燃后能自行熄灭,且不产生有毒有害浓烟。
禁止使用易燃材料(如普通塑料)制作导流管。
机械强度
需承受瓦斯抽采时的压力(通常为负压或低压正压),以及矿井中的碰撞、挤压等外力,因此管道需具备足够的抗压、抗冲击性能。
根据抽采压力选择对应压力等级的管道(如负压抽采时需耐负压≥0.1MPa),避免因压力过大导致管道破裂。
管道壁厚需符合设计标准,确保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不变形、不损坏。
二、安装与布置要求
路径规划
瓦斯导流管管道需沿巷道安全位置铺设,避开顶板破碎区、淋水区、机电设备易碰撞区域,以及人员频繁通行的主干道,减少管道损坏风险。
与电缆、风管、水管等其他管线保持安全距离(通常≥0.3m),避免交叉干扰,且不得妨碍矿井通风和运输。
连接密封
管道接口需采用密封性能良好的连接方式(如法兰连接、承插式连接加密封圈),确保瓦斯无泄漏,接口处的气密性需通过压力测试(如保压试验)。
法兰连接时,螺栓需均匀紧固,且垫片需采用耐腐、阻燃材料(如耐油橡胶垫、金属缠绕垫)。
固定与支撑
管道需用专用支架固定,支架间距根据管径和材质确定(如直径100mm的PVC管支架间距≤1.5m),防止管道因自重或瓦斯流动振动而松动、脱落。
倾斜或垂直铺设的管道需加装防滑装置,避免位移。
管径与坡度
管径需根据瓦斯抽采量计算确定,确保瓦斯流速合理(一般控制在8~15m/s),流速过高易产生静电和管道磨损,过低则可能导致瓦斯淤积或积水堵塞。
管道需保持一定坡度(通常≥3‰),并在低洼处设置放水器,及时排出管道内的积水(瓦斯抽采过程中会携带煤层水),避免堵塞或腐蚀管道。
三、安全与监测要求
防泄漏监测
定期对管道进行泄漏检测(如使用瓦斯检测仪在接口、焊缝处检测浓度,确保瓦斯浓度≤0.5%),发现泄漏立即停机处理。
重要区段可安装瓦斯传感器,实时监测管道周围瓦斯浓度,超标时自动报警。
防爆措施
管道与抽采泵、阀门等设备连接时,需加装防爆装置(如防回火装置、水封式防爆器),防止外部火源进入管道引发瓦斯爆炸。
禁止在管道附近进行电焊、气焊等动火作业,若必须作业,需办理动火审批,并采取严格的隔离、通风措施。
标识与警示
管道表面需涂刷醒目的颜色(如黄色),并标注“瓦斯管道”“严禁烟火”等警示标识,提醒人员注意安全。
拐弯、分叉处需设置方向标识,便于维护和应急处理。
四、维护与管理要求
定期检查与维护
每周检查管道有无破损、变形、接口松动,每月检查防静电接地是否可靠,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耐压试验。
及时清理管道内的煤尘、铁锈等杂物,防止堵塞或摩擦产生火花。
报废与更换
当管道出现严重腐蚀、裂纹、壁厚减薄超过标准(如原壁厚的20%),或经检测无法满足强度、密封要求时,必须立即报废更换,禁止继续使用。
更换后的废旧管道需按危险废物处理,避免残留瓦斯引发安全隐患。
五、符合行业标准
所有瓦斯导流管的设计、生产、安装需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,如《煤矿瓦斯抽采工程设计规范》(GB50471)、《煤矿井下用塑料管材安全技术条件》(MT/T181)等,确保全流程合规。
河南滨远生产的瓦斯导流管严格按照生产标准生产,销售热线15514513777
通过严格遵循以上要求,可有效降低瓦斯导流管在煤矿使用中的安全风险,保障瓦斯抽采系统的稳定运行,预防瓦斯事故发生。